最资讯丨爱管闲事的“老曾哥”

东方资讯   2023-03-17 06:15:46


【资料图】

●张明华

20年前,曾全锭从将乐县城关搬迁到现在的村居住。老家长汀的他,几十年与老乡居住在一起,之间都是用长汀话进行交流,搬到新地,周围无论是男男女女、老老少少,说话都是一口地道的将乐话。曾全锭偶尔能听懂几句,更多的是讲不来,也听不懂。他想,来到村里,不会听土话,是件麻烦事,便有意无意地凑到人群中,一段时间过去后,他能听懂部分乡村土话。

一次,他从人群中的闲话中得知一位老人生病,没钱治,子女都外出打工了。他跑到老人家里一看,老人大腿得了皮肤病,痛痒难忍,伤口抓得鲜血直流。这个70多岁的老人,走路不慎摔伤了,长期卧床不起造成这种状况。那个年代,有摩托车的人很少,别说是小车了。曾全锭找到了一辆木板车,将老人背出来放在车上,推着老人到了3公里外的水南保健院,让医生给老人看病。医生告诉他,老人大腿骨折了。要先清理创面再打石膏固定,回家还要卧床保养。按照医生的嘱咐,他支付了医疗费后,将老人拉回家,每天定时去看望。担心老人会翻动,影响保守治疗的效果,每天除了送饭外,还抽空陪护。消息传到老人儿子那里,老人的儿子赶回家中,煮了一碗蛋面给曾全锭吃,用最隆重的客家礼节表示谢意。

这件事对曾全锭触动很大,村民们对他刮目相看,夸他是有情有义的“外乡人”。从此,他把做善事当作一种嗜好,每天都到村里走一走,看一看。看到独居老人的房子漏水了,就自告奋勇爬上屋顶,将瓦片盖好。遇见眼睛不好的老人,就将他搀扶回家,类似这样的小事,曾全锭每年做了很多。

去年7月23日,一位村民驾驶拖拉机不慎陷进了小沟,动弹不得,急需有人帮忙。曾全锭接到电话后,带上妻子赶到3公里外的漠源乡与梅花村交界的山道上。原来长时间的雨水天气,湿透了土,虽然天晴几天,深层土质未完全晒干,靠近山道内侧又是填方,当拖拉机驶到填方道时,便陷入排水沟。他与妻子合力将拖拉机从沟里推到路上,驾驶员为了感谢他们,掏出300元感谢,被他谢绝了。

这名拖拉机驾驶员与曾全锭同在余坊村,一个村头,一个村尾。“老曾爱管闲事”常传到他耳里,自己恰巧在荒无人烟的山道遇到了难事,就联系到老曾。没想老曾不但自己来,还带着妻子来帮忙。

另一个村一位59岁的村民原本计划要插晚稻的,之前已经耕好田,拔好秧苗,可夜里突然高烧了,全身乏力,夏季高温天气秧苗没有及时插下去会晒干的。这个村民的一亩地又都是小丘块,机械不好耕作,只能人工手插。曾全锭得知后,二话没说,和妻子赶到村民的田里,两天半时间就帮他插好一亩地的秧。村民的儿子外出了,没人烧火煮饭,曾全锭干完了农活,与老伴帮助其煮好午饭,便悄悄离开了。

曾全锭有一台带斗的摩托车,常作为服务工具运送加工米,但他这辆交通工具不是每个人都能享用的。他的服务对象是残疾人、行动不便的老人。

春华秋实,冬去春来。一晃20多年过去了,曾全锭从50多岁到现在71岁,也是一个老年人了。子女们也常常劝他,好好休息了,但他仍然爱管闲事,做善事做好事,让自己的人生绽放出亮丽的晚霞。

最新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