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作者:吴慧烽
调查研究是党的“传家宝”,是谋事之基、成事之道。广大党员干部面对新的形势任务要求,在调查研究中要秉持“多向性原则”,善于运用“标准、广角、微距、长焦”等多维镜头,通过横向与纵向、宏观与微观等多角度、多触角获取资料,确保调查研究的全面、有效、真实。
善用“标准镜头”,在实事求是中坚持“真开展”。调查研究不能偏离“实事求是”的坐标,一旦偏离了坐标,就脱离了实际、脱离了群众,这与调查研究的初衷背道而驰。因此,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此次主题教育为契机,把“求真务实”的作风贯穿全程、各方面,树立“唯实”的鲜明导向。以实事求是标准为基础,做好事前计划、评判分析、风险评估,少一些凭空想象、多一些实打实干,少一些安于现状、多一些拼搏进取,少一些半途而废、多一些坚持不懈。
善用“广角镜头”,在深入群众中广纳“真意见”。“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,走下去就都是办法”。党员干部能不能在调查研究中选准方向、找准问题、定准对策,关键是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,从群众的呼声中找到破解问题的思路方法。因此,广大党员干部要多一些“衙斋卧听萧萧竹,疑是民间疾苦声”的情怀,把群众当朋友、当家人、当老师,多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,身挨身、心贴心交流,真正打开群众的“话匣子”,让群众打开心扉说真话、实话、说说心里话,真正把情况摸清、摸实。
善用“微焦镜头”,在精耕细作中捕捉“真问题”。坚持问题导向是我们党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,开展调查研究要切实将问题找准、找实,方能对症下药、有的放矢。因此,广大党员干部要培养见微知著的“火眼金睛”,强化问题研究的深入性,善于从细微处挖掘问题,既看“高楼大厦”,又看“背阴胡同”,不避重就轻、不拈轻怕重,敢于正面问需求、找难处,善于找症结、剖根源,要迎难而上,把“烦”事列入问题清单,把“难”事纳入攻坚范畴,深入一线把问题找准、把难题解答好。
善用“长焦镜头”,在绵绵之力中取得“真实效”。一语不能践,万卷皆虚空。检验调查研究的效果,不在于规模大小、时间长短,而是看调研成果的运用。因此,调查研究的“后半篇文章”同样重要,要通过调查研究的结果运用真正落实好任务、清单,解决痛点、堵点,办好实事、好事,推动工作迈上新台阶。因此,党员干部绝不能一“调了之”“只调不研”,要紧盯“问题清单”,在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中真正拿出解决问题的硬措施、破解难题的好招数,一步一个脚印,让群众反映的问题事事有回响、件件有着落,将调查研究后半篇文章做细做实。